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全面推进以来,共青团围场县委聚焦推优入党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通过建机制、扩来源、严质量三大举措,逐步完善党、团育人链条,着力构建阶梯式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党政推动、各级联动、团青互动”的工作新格局。
建立机制、规范步骤,凝聚“推优”合力。加强对共青团员的政治引领,共青团围场县委构建了“三大机制”为推优入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党建引领、规范步骤机制。联合组织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推优流程、细化了推优指标。二是建立组织覆盖、常态联络机制。提高团组织的覆盖率,提升团组织服务能力。在党政机关、企业等传统领域组织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传统领域团组织建设。不断扩大“两新”组织、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团的组织覆盖度。三是建立严格履行、落实程序机制。团县委将推优入党流程层层分解,以“酝酿提名、提出申请、召开大会、考察公示、审核把关、统筹推荐”六个步骤严格规范落实“推优”工作。
确定类别、选育推荐,拓宽“推优”渠道。始终坚持为党育人,围绕“组织覆盖、培养骨干”分阶段、分层次培养优秀团员,不断拓宽推优入党来源渠道,提升育优质量。一是注重在社会实践中选育,从优秀团员志愿者中选拔推荐。依托围场县青年志愿者协会、阳光公益协会等团属社会组织组织,建立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大学生志愿者等青年人才库,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动态储备“推优”人选。二是注重在基层一线中选育,从“兼职团干”中发现选拔。团县委充分依托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项目实施大县优势,从志愿者中择优选拔人员充实基层团组织建设。同时在各乡镇的年轻的兼职团干部中选拨,也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三是注重在干事创业中选育,从县直机关青年中培养推荐。发挥县直青工委职能作用,压实乡镇和县直机关团组织责任,主动发现青年团员中的模范先锋。通过发现、筛选、联系、推荐的全流程跟踪培养,指导优秀团员提升政治素养、了解入党流程,前期培养合格后向本单位党组织推荐发展入党。
创新举措、深度培养,严控“推优”质量。强化“组织培养育苗、学习培训育苗、实践锻炼育苗”,落实后期教育管理和深度培养,实现提质培优。一是强化组织培养育苗。依托青马工程、深化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青”字号品牌项目,将理论训练与能力训练相结合,全程跟踪培育,提升优秀团员质量。二是强化学习培训育苗。用活团学新媒体平台,结合主题教育,贴近团员群体的学习生活,开展经常性专题学习教育,确保推优入党人员既从组织上入党,更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三是强化实践锻炼育苗。团县委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聚焦更好发挥推优入党人员的专业优势和自身特长。组织推优入党人员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主战线接受锻炼考验,引导激励他们展现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