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承德县委:打造“3+N”模式 开启基层团干部管理新篇章
为了进一步激发基层团组织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团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团承德县委以全国县域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从规范团干部管理制度、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扩展联络覆盖面三方面着手,创新思路、改进方法、优化结构,全力打造“3+N”模式,开启基层团干部管理新篇章。
抓好一支队伍,以制度规范引领团干部队伍“领头羊”作用发挥。为了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团要求,不断增强团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团承德县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了《承德县加强团组织干部队伍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办法中明确了团干部选派配备、日常管理、综合考核、教育培养、纪律要求等五大方面24条具体细则。其中关于团干部选派配备和综合考核两方面明确14条细则,明确奖惩,建立激励机制,对政治能力强、有事业心,勇于任事、主动作为的团干部择优提拔任用,全面激发工作积极性。今年县乡换届过程中,14名具有共青团工作经历的同志被提拔到重要岗位。
充实一股力量,让青年工作委员会为团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创新团的基层组织形态,增强基层团的工作力量,建立“共青团+青工委”的新型工作模式,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关于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在全县乡镇(街道)、县直单位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机关党委(党组)分管党团工作的领导任主任,吸纳乡(镇)直部门、村(社区)班子成员、乡(镇)域致富带头人,本单位或分管领域的优秀青年为委员,在本级党委(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县委组织部、团县委业务指导。目前,全县24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实现了乡镇(街道)青年工作委员会100%覆盖。
突破一个路径,用“机关+基层”联络机制打通联系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为进一步破除共青团工作机关化、行政化,团承德县委下发了《关于承德县团委机关干部和委员直接联系基层团组织的通知》,由5名团县委机关干部和11名团委委员牵头组建4支联络队伍,对全县24个乡镇(街道)、8个机关单位、16个非公企业团支部、14所学校开展分片包联。日常主要围绕“加强基层团组织思想政治建设、开展经常性调查研究、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协助基层团组织选树典型、参与基层团组织重大决策”5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加强对各联络点工作指导和沟通联系,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打造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新时代承德县共青团干部队伍。
赋予+N能量,凝聚全县青年力量下好共青团工作“一盘棋”。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挥共青团“忠诚、敏锐、活泼、实干”的特点,凝聚各方力量,为共青团赋能添彩。一方面,选优配强兼(挂)职力量。团县委机关,在学校系统和非公有制企业中选配了两名兼职团干部;各单位部门和乡镇(街道),从学校、农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基层一线,选拔优秀青年担任兼、挂职副书记或团委委员。另一方面,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通过社会购买服务、增加行政编制、“返家乡”大学生到县直、乡镇工作岗位等方式,多渠道充实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力量。
团兴隆县委:“三评一考”落实入团积分制
为进一步推进共青团基层改革试点工作,兴隆县团委以“三评一考”为抓手,建立全面综合考察、过程公平公正、结果科学运用、保障机制完善的一体化机制,让积分制更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实效性。
队员自评。队员对照积分要点逐项确认等级后评分。其中,政治标准和日常表现两项“基础积分”直接向所在中队(班级)申请,入团申请书、团课学习、志愿服务、青年大学习四项“必修积分”由中队委员(班委)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负责核对,确认积分;社会实践和受表彰情况两项“附加积分”由学校大队部或团委认定。
小队民主评价。以小队为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根据要点针对每一位小队队员逐项确认等级后评分,确保评分更加民主、科学、公正。
中队确认评价。在队员自评和小队评价的基础上,中队(班级)委召开会议,根据小队评分情况,结合队员自评,对每一位队员的积分进行确认并评分。这也是终极评分,对排名靠前的队员进行公示,作为入团积极分子和团的发展对象的推荐依据。
团课学习考试。这是必修积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入团积分制的主要形式。入团积极分子需要参加集中团课学习,并进行结业考试。考试成绩按档次给予相应的分数:考试分数90分以上得5分,80-90分得4分,70-80分得3分。
团丰宁县委:共青团为社会治理注入青春活力
为深入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团丰宁县委立足主责主业,以破解青年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缺失问题为导向,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项目为依托,以凝聚、服务青年为目标,在丰宁人才家园以“六个一”创建举措,率先打造全县首个“青春社区”。
发展一批青年骨干。招募社区及青年志愿者等各领域优秀青年,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志愿服务队、医疗服务队、文化演出志愿服务队、心理咨询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组建青春理事会,增强服务力量,提升服务效果。
构建一套组织架构。根据社区青少年年龄分布和群体特点,组建校外少先队、青年扶贫工厂等青少年自治组织,分层分类参与社区治理。
完成一批阵地建设。建立青年中心、青年致富大讲堂、“四点半”小课堂、图书室、青年活动广场等“青春社区团聚地”,延伸联系青年手臂。
推出一系列青春项目。围绕“促进社区关系融洽、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净化美化社区环境、帮助青年就业创业”四个方面重点内容,持续打造并推出寸草心爱老敬老、读书会、就业创业培训会、招聘会、社区环境治理微服务、红色教育、感恩教育、文明创建等系列青春活动,有效服务社区青年需求。
联系一群社区青年。目前已摸排联系4613名社区青少年,收集青少年诉求,摸清团青底数,掌握青年动向,开展服务青少年活动,增强了搬迁青少年融入感、归属感、认同感。
提炼一套经验模式。通过人才家园“青春社区”的打造,总结创建攻略,为全县基层团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下一步,团丰宁县委将以县域共青团改革为“航向标”,持续探索“团干+社工+青年骨干+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新模式,进一步增强青年吸引力、凝聚力、创新力,在全县社区中分层分类推广。同时,探索星级“青春社区”管理制度,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青春社区”创建目标,让“青春社区”成为群团组织创新社区治理的“丰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