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承德县委:聚焦品牌打造 提升改革效力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持续 巩固现有改革成果,团承德县委聚焦共青团品牌打造,切实提升 改革效力。
打造“共青团+青工委”品牌。今年 9 月,联合县委组织部印 发《关于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建立“共青团+青工委” 的新型工作模式,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任青工委主任,委 员涵盖了乡镇(街道)班子成员、乡(镇)直部门、村(社区) 班子成员、乡(镇)域致富带头人等青年群体。截至 10 月底,全 县 24 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实现了乡镇(街 道)青年工作委员会 100%覆盖。
打造“共青团+志愿服务”品牌。以团属承德县爱心公益协会 为依托,努力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团员青年为主力、全社会共 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格局,圆满地完成旅发大会、文明城市创建、 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工作,尤其 2020 年以来的疫情防控战斗中, 无论是下沉小区,还是值守卡点、服务居民、救助患者,处处都 有团员青年志愿者们矫健温暖的身影。今年 7 月开展的大学生志 愿者助力创城活动,在“学习强国”、河北日报客户端、冀云承德 县等媒体平台刊发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一致好评。
打造“共青团+基层治理”品牌。努力构建多维一体的基层治 理模式,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依托“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承 德县检察院建立的青年中心,组织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社会管 护等工作,持续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精准服务社区 建设、服务社区群众方面,将滨河社区打造为社区青年中心“样 板”,组织团员青年到村(社区)报到,开展政策宣讲、课业辅导、 亲子陪伴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经有 2500 余名来自机关企事 业单位、两新组织以及大中院校的团员青年申请加入组织,累计 开展活动 40 余场次,在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争当基层社会治理现 代化的排头兵的良好氛围。
团双滦区委 “四聚焦四着力”推进基层团组织改革取得实效
双滦区委坚持把试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 第一时间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 研究出台改革实施方案,细化量化改革举措,着力聚焦四个重点, 全面提升基层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一、聚焦队伍优化,拓宽干部选配渠道,着力提升服务力
放宽视野“选”。注重从全社会全领域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团的 工作力量,把党性强、素质高的优秀青年通过挂职、兼职的方式 选拔到团的岗位,分别在镇街、社区、学校系统、卫生系统和国 有企业中选用了挂兼职团区委副书记各 3 名。
任人唯贤“用”。严把团干部“入门”关,突出学历、素质等 要求,全区 86 个村(社区)新上任的基层团组织书记当中,中共 党员占52.2%,平均年龄2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90名,占比70.9%。
二、聚焦组织改革,创新机构设置模式,着力强化组织力
实行“团教协作”。成立共青团双滦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区教 育团工委接受团区委、区教育和体育局双重领导,建立联合考核 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机制,全面增强学校领域团建活力。
构建新型组织网络。坚持党建引领、团青结合、青年为本、 创新务实的原则,在全区镇街、区直单位构建“共青团+青工委”的新型团青工作体系和组织网络,吸纳村(社区)班子成员、镇 街致富带头人,本单位或分管领域的优秀青年,更好地活跃全区 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凝聚青年力量、服务青年需求。
建立“两联”工作机制。建立团代表联络站,开展好团代表 的联系、协调、服务、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团代表、委员在联 系青年、服务青年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直接面 向青年,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发展管理,抓实团员教育管理,着力增强凝聚力
实行“推优入团”,严控团员质量。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 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制定《双滦区推优入团工作实施 方案》,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 10 个方面的团前教育指导,对少先 队组织推荐的优秀少先队员才能成为团的发展对象,形成了对入 团积极分子的全过程规范机制。
落实“推优入党”,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使“推优”工作 制度化、规范化,印发《双滦区团员青年“推优入党”实施办法》 (组通字〔2021〕46 号),使“推优”工作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 员的主要渠道,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运用“阶梯式激励”,增强少先队员先进性。以增强少先队员 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为中心任务,制定《双滦区开展 2021 年“红 领巾奖章”争章活动的实施方案》,具体化、常态化激发少先队员 的光荣感,引导少先队员在追求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接受政治 启蒙和价值观塑造。
四、聚焦品牌打造,确保改革成果实效,着力扩大影响力
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今年以来开展疫情防控 、“寸 草心”爱老敬老、新时代文明实践等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40 余次, 志愿时长累计超 6 万小时。河北省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全区共有 598 名青年志愿者完成核酸检测并上岗直接参与社区(村)疫情防 控一线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志愿者疫情防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以双滦区委组织部、共青团双滦区委的名义为全区 416 名参与疫 情防控的青年志愿者发放“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证书”。全国文明城 创建工作期间,全区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团员青年、少先 队员,热情参与,引领风尚,志愿先行,争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的宣传者、参与者、推动者,切实发挥好先锋队、生力军作用。
打造“情暖童心”公益活动品牌。携手爱心企业赴村、社区 开展“不忘初心 守护美好”情暖童心特别关爱行动,向 21 名困 难困境青少年送去助学金。以“我为青少年办实事”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进农村、进社区开展“七彩假期 情 暖童心”暑期公益课堂活动,开展党史知识学习与先烈故事分享 等活动课程,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爱党爱国意识。联系爱心企 业资助 5 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生活费直至到大学,凝聚起 社会齐心关爱贫困家庭孩子的温暖力量。
打造“童橙红领巾之家”品牌阵地。创新联系和服务青少年 的新模式,组建“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工作队伍,面向辖区 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共青团服务产品,在秀水街道万和城社区、 元宝山街道鑫顺社区、钢城街道行宫社区先后建立社区少工委, 实现校外少先队阵地城区全覆盖。今年在“童橙红领巾之家”先 后开展了“党史学习”“献礼建党百年”“抗疫先锋”等丰富多彩 的主题活动,实现了校内与校外、学期与假期少先队工作有效衔接。
团平泉市委 列出四项清单,扎实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 进从严治团,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凝聚力,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共青团平泉 市委员会以全国县域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聚焦重点任务,列出 “四项清单”,强化责任担当,掀起了新一轮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 热潮。
一、精心谋划部署,列出职责清单。
为深化基层团组织改革,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 团平泉市委以平泉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平泉市青少年工作 联席会议制度》,其中明确分管共青团工作的市委领导同志为联席 会议第一召集人,联系指导共青团工作的市政府领导同志为联席 会议召集人,组成人员涵盖了 38 个市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明确 分工压实责任;成立共青团平泉市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工作 委员会,委员包括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 部、市财政局等 6 个部门及 5 家非公企业负责人,平泉市非公有制 经济和社会组织团工委的成立对全市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团的建 设、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引导和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等工作具 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团委书记带着“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任 务常态化列席同级党委会、常委会,“党带团建、党团联建”的机 制逐步完善落实,同时将青年发展和改革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共青团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创造 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二、坚持与时偕行,列出创新清单。
设立团代表联络站,创新“1+5”模式,137 名团代表被划分 为医疗健康、农业农村、文教社科、志愿服务、青少年权益 5 个 专项小组,积极落实“1+5+N”联络机制,共联系基层团支部 150 个、联系团员青年 450 人,围绕思想引领、联系服务、整合资源 等内容开展工作,构建起“委员—代表—团员青年”的扁平化的 联系沟通路径,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宣讲、调研、代表与青年“面对 面”活动,覆盖基层团员青年 8000 余人;在党建带团建的基础上 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基层团组织架构,以“积分+”模式创新基层 团组织管理运行,建立对入团积极分子的全过程培养评价机制, 努力培育青年成长的专属土壤,凝聚青年力量,筑牢党联系青年 的“连心桥”,全力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和青年队伍建设;在疫情 防控的常态化背景下,最大努力盘活市域资源、延伸工作触角, 联动辖区内以外卖小哥、新媒体从业者等新兴职业为主体的青年 组织,推动团组织在新兴职业青年群体中的落地建设,创新开展 线上政策宣传,举办线上联谊、技能培训、政策宣讲等服务青年 主题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三、瞄准既定目标,列出实干清单。
以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高位纵深有力有序推 进改革。对 990 名来自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志愿者实施分领域管理 与分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引导其有序参与到疫情防控、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民生工作中,取 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把加强青少年的政治锻造作为改革的出发点、 落脚点,引导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构建少先队阶梯 成长激励体系,扎实推进分批入队工作,通过定标准、强指导、 重管控,有效构建少先队员阶梯式培养体系。有序推动“红领巾 奖章”争章活动和“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活动,先后评选二星章、 三星章集体和个人荣誉共计 168 个,县市两级优秀少先队员 87 名、 先进集体 81 个、优秀辅导员 90 人,通过表彰使少先队员的光荣 感和组织归属感得到极大增强,引导少先队和队员不断确立新目 标,激发潜能、看到进步,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完成角色转换,列出绩效清单。
全市乡镇(街道)团组织换届全面完成,选举产生镇(街道) 团委书记 20 名、副书记 22 名,村(社区)团(总)支书记 257 名、委员 771 名,从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中真正把愿意为党做青 年工作、热爱共青团事业的人选拔到团的岗位、从事团的工作; 作为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示范点,积极引导动员返乡 大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 43 名大学生分别 分配到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 33 个岗位,从而完成“青年人 才—基层团干部”的角色转换;积极组织各乡镇(街道)依托办 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建立 22 家“青年之家” 并入住“云平台”,根据“五有”建设标准,实现乡镇(街道)青 年之家全覆盖,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权益维护、就业创业、志愿 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完成“基层团干部—群众知 心人”的角色转换。